公告資訊

News & Events

創意不倒翁 打造犀牛家族幸福力

飼養員鄧郢薪:「動物是活的,尤其每個物種、每個個體的個性、行為皆有異處,所以很多反應是無法預測的。身為飼養員的我們,能做的只有以他們為基準,看著牠們的反應邊做邊學,讓動物教我們該怎麼做。」

為提升動物福祉,「動物行為豐富化」已成為現代動物照護中極為重要的理念。由台灣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所主辦的「動物行為豐富化設施設計大賽」已來到第3屆,各參賽單位以「創意發想、環境保護、永續發展、提升動物福祉」四大要素為核心進行設計,並進入決選。

一個不倒翁,三個月的用心

以「不倒翁」為靈感,六福野生動物園草區飼養團隊為園區21隻犀牛,歷時三個月構思與製作行為豐富化設施-「犀牛不倒翁」,在本屆大賽中榮獲佳作。

「犀牛不倒翁」以廢棄輪胎與水泥配重製作,外層以FRP(玻璃纖維強化塑膠)包覆,兼具防腐蝕與耐候性。材料多取自園區作業後的剩餘資源,實踐資源再利用與永續設計理念。

 


圖/ 使用廢棄材料製作做成不倒翁底座。(圖片提供=六福野生動物園)
由於野外的犀牛平常會有推、壓、頂等磨角、撞擊的動作,為了展現牠們的自然行為、增加覓食時間,並憑藉這些動作釋放壓力,飼養員在行豐物的設計上花費很多心思。由於成年的犀牛體重達上千公斤,所以行豐物要能承受大型動物的推、壓、頂等動作,同時要兼顧安全與耐用,例如設施是否能承受大型動物的重量、材質是否足夠堅固、尺寸是否合適等,都需仔細評估。

「比較大的動物,我們希望能讓牠們有觸覺上的『回饋感』,能推得動、壓得下,這樣才真的有參與的感覺。」飼養員鄧郢薪分享。

犀牛不倒翁的使用方式相當簡單:當犀牛以約一成的力氣推動不倒翁時,設施會自然回彈並從漏料孔掉出飼料,形成互動回饋。


圖/ 在設施的漏料盒中放置噸重、苜蓿草塊,以食物為誘因的作法。(圖片提供=六福野生動物園)

意想不到!老年個體也願意嘗試

當犀牛們都有實際使用的行為後,就要來談談牠們的「動作」。「犀牛不倒翁」行豐設施的設計初衷,以食物為誘因引導物種使用行豐物,誘發「頂、推、壓」等自然行為。實際觀察中,鄧郢薪驚喜地發現,犀牛們還出現了「前腳觸碰」、「噴尿標記」等行為。同時採取「不定時放置食物」策略,平均每隻犀牛與設施互動的時間提高至30分鐘至90分鐘。


圖/ 經過觀察,犀牛個體還有出現前腳觸碰的動作。(圖片提供=六福野生動物園)

「犀牛是群體性動物,只要看到別人開始玩,就會想一起。」

從青少年到長者,在飼養員的觀察下,經由同儕的帶動,個體之間會出現互動模仿與共同參與的行為模式。像是老年個體短劍(46歲)觀察同伴的行為約15分鐘,便主動靠近並開始使用「不倒翁」,甚至連帶幼仔的母犀牛也主動靠近玩耍,展現高度的安全感與參與意願。

特別的是,這個設施更可被納入園區導覽重點。當遊客搭乘小火車經過時,可透過導覽介紹了解行豐設備設計理念與動物行為背後的故事。

圖/ 將噸重、苜蓿草塊放入漏食器,當犀牛操作設施時,食物便會從漏料孔掉出。(圖片提供=六福野生動物園)

飼養員的初體驗:感動遠超預期

鄧郢薪大學主修科技農業,原本從事農業工作,因熱愛動物而投入動物照護行列,也是他第一次親手製作行為豐富化設施。他笑說,動物園是365天都沒有休息的場域,但能讓牠們快樂生活、繁衍、照顧下一代,讓人相當欣慰。

未來,更可將此設計概念延伸至其他大型物種,如美洲野牛、非洲水牛、熊與老虎等。將根據動物特性,調整漏料孔大小與外觀比例,甚至變換輪胎尺寸,以確保不同物種都能安全地獲得回饋與刺激。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